您的位置: 首页 >家校共育>详细内容

论《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有感

来源: 作者:张俊 发布时间:2017-03-29 12:49:26 浏览次数: 字体:A-   A+
    论《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有感
                                                                  初一(11)班  倪晔家长
 
    匆忙中应小孩要求读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伟大的妈妈,安武千惠!全书朴实无华,款款道来,却令人震撼。看到插图上围着小围裙切菜,踩个小凳,惦着脚尖,晾衣服,露了张萌萌笑脸的阿花,击中了我们这些家长心中柔软的那一处。我家里十几岁的孩子有多少做完作业后做过这些事的呢?
    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个故事曾经红遍了中国的互联网。她的故事让很多人流泪,幼年的阿花失去母亲,但母亲千惠的教育让我对我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考。
    悠悠万事,学习第一,成绩第一,升学第一。千惠妈妈却说,做饭第一,学习第二,会做饭的孩子,任何情况下,就有能力活下去了。
我小的时候生长的苏北农村,帮我的父辈帮忙做过田里的很多活,每到放假先帮父母到田里做一些事,起码的“点豆子”,“拿棉花”,暑假里每天都帮早起的父母烧早饭,做晚饭,那是没有天然气,没有电饭煲,所有长在农村里的孩子都在做。从初一到镇上的学校读初中,一个村子的小孩子都住校,一星期回去一次,自己洗衣服,自己淘米蒸饭。感觉就应该这个样子。我的那帮小朋友有很多都非常优秀,起码不会出现现在的小孩自理能力极差。我老家的镇上前年招了一个公务员,小伙子协助镇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我们单位的人相对熟悉,长得挺帅气,听说家里条件也不错,但小伙子竟然是带着妈妈来上班的,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星期一到五必须吃住在镇上,他嫌政府食堂的饭菜不和胃口,自己不会烧饭,把还没退休的妈妈带着来上班,烧饭,洗衣服,他27岁。这不是故事,这是真实的,不要震惊,看了这本书我深切的感觉到,我的小孩也可能会被我们教成这个样子。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最基本的劳动本领也不能荒废的。千惠妈妈教给了我一个朴素的真理:学会生活,请让孩子从学做饭开始。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娇生惯养的孩子没有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听不得批评,不能承受失败。这种“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最近媒体报道的连云港市灌云中学的初三学生考试被老师收手机跳楼的事件,其实不是个案,这个事件就是我们教育缺失的一个极端表现。
    “吃得好才能活得好,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这是一个妈妈留给女儿一生的礼物。
    阿花没有辜负妈妈,他在给天堂里的妈妈写信时说,他在给天堂里的妈妈写信时说,“不说病人坏话。不忘记微笑。虽然我也觉得难啊,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阿花已经不哭了,我会加油哦”。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要在教育方面注意的方面很多。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把你想交给孩子的事情交给她吧,绝不会为时过早。
    动物会在它孩子长大后把它们从身边赶走,逼迫孩子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这种行为貌似残忍,实则最有利于孩子的做法。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我们有多少家长能够狠下心这样做?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呢?
    孩子不能自立的责任在父母,因为父母过于娇惯孩子。不能自立的孩子无法在社会中生存,所以这本书教给我,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给予援助,而是培养她自立的能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