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校共育>详细内容

《父母课堂》 读后感

来源: 作者:张俊 发布时间:2017-04-13 10:24:11 浏览次数: 字体:A-   A+
                       初一(4)班 殷玥家长
    作为父母, 教育孩子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另外教育孩子也要注意方法, 适当教育。 学习《父母课堂》 后, 我颇有几点心得。
    记得看过《父母课堂》 中的一篇文章, 指出孩子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毛病都是大人行为或教育不当的折射, 归根结底是大人造成的。 随着时间推移, 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确实是如此。 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教育孩子的误区, 之所以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按规律办, 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而是事事从我们大人的意愿出发,强加于孩子,没有以平等的方式与她交流,总是以教育者的姿态高高在上管教她。 总之,对孩子的尊重不够, 当然我们也经常能及时发现大人们存在的问题, 经常开家庭会议研究解决办法, 可实现起来又感到力不从心。 不过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只要发现孩子有点问题, 马上就找原因, 帮助她改变。
    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我们大人自我教育的过程, 有了对孩子培养教育的过程, 才发现原来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是无知的。 但愿我们与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父母课堂》 后, 我更加明确了这一点。 对孩子的行为, 要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好的要鼓励, 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批评。 当然, 表扬与批评都要讲究方式与方法, 还要及时, 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就象我们大家小时候也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一样, 家长不能不让孩子接触. 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 家长要给孩子分析, 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看和玩, 哪些不能。其实, 感受最深的是对看电视和玩电脑时间的控制, 规定孩子的时间, 不能长,也不要太短. 有的家长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 一周只有半个小时, 这实在是太少了. 关键要让孩子能够自我控制, 到时间可以玩, 玩的时间事先讲好, 不要超时。
    我是从三个方面做的: 一是要以身作则, 想让孩子做的, 自己要先做好, 比如在看电视, 玩电脑的时间上, 家长自己也要适当的控制, 不能无限制地玩, 到睡觉时间就休息. 在工作生活中, 也要尽量地考虑一下, 孩子会怎么看, 会对孩子有什么 影响。 二是不要有家长制的作风, 不能粗暴, 不能感情用事, 对孩子要讲道理, 以理服人, 不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 可以随便打骂。 要爱而不娇, 严而有格。 三是家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氛围。 要尊重孩子, 有事多和孩子商量, 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小主人。 不能自己说了算, 特别是在要求孩子的时候, 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 取得共识, 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去做。
    《父母课堂》 教导我们: 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不是靠怀疑、 监视, 而是靠沟通。 与家长沟通, 是今天的孩子特殊的需要。 她们渴望被尊重, 被信任, 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 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 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 就要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反之, 不良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 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里, 会主动对我叙述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有快乐的, 也有郁闷的。 当她说到一天愉快的学习生活时, 我会与她一同分享。 当她倾诉不悦和困惑时, 我又与她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心孩子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抚慰, 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就是我阅读《父母课堂》 后的几点心得, 谨以此与诸位家长共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