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代代传----家庭教育中身行一例 胜似千言
导语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家庭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它伴随着我们整个人生的轨迹。
就我本人而言,我出生在平罗县前进乡一个小村子,家里兄弟姊妹共七个,加上我的父母亲,最多时候九个人生活在一个家庭里。
“言传身教”是父母作为家庭教育最需要做到的一点,“身教”相较于“言传”更重要。
父亲始于我执着,母亲教给我友善。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的父亲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在马鸿逵的部队里当兵,现在说来应该算是文艺兵,有个唱秦腔的戏班子,父亲唱旦角,在当时小有名气。
因为唱戏,有戏本子,父亲学会认识并且会读会写了很多字,达到能写家书的程度,在当时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了。
后来父亲家境出现窘况,奶奶需要人来伺候,父亲扔下酷爱的秦腔戏班子,偷跑回来孝敬奶奶。
虽然他跑回了农村,但是他酷爱读书学习,没有农活的时候,他就会到村子里条件好的人家去借书。
父亲读书识字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尊灯影辉映的雕像,这是我儿时对父亲的记忆。
闲暇之余,父亲还会有板有眼的演唱大段的秦腔,什么《三滴血》、《薛平贵与王宝钏》这些典故,都是父亲亲口讲给我们听,时不时还教我们唱两句。
母亲相对于父亲来说,出生在矿工家庭,是个家境不错的女子。
集智慧与美貌于一体的人,之所以嫁给父亲,并随父亲来农村,全因为对秦腔的热爱,听说当年父亲在磁窑堡煤矿唱戏,场场都有母亲的身影,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可惜与心痛的是,母亲从小失去了右小臂,原因是在会爬的年龄不小心推倒了取暖的火盆,生生把右手烧坏掉,没人管没人顾的情况下,溃烂到胳膊肘处,才有人送到医院,万幸保存下残缺的右臂。
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会唱很多秦腔段子,声音及其美妙动听。
在我的印象中,她非常乐观,非常自信,非常热爱生活,非常热情友善,她对待村里的大人孩子热情周到。
她把我们每一个孩子都看成是自己的宝贝疙瘩,所以,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不少乡亲说起她,说我们个个都是我妈的宝。
我长大工作后,都觉得当好一个老师,就应该像我母亲那样,热爱每一个孩子。
所以我做教育工作这么多年,只有一个原则在心底,我会把每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还年轻就把每位学员都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就这么简单!
我时常在想,我从母亲身上得到的应该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我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很多终身受用的东西,父亲对一件喜欢的事情的执着、母亲和蔼友善。
在我们兄弟姊妹七个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亲和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却从没因为家境贫寒,孩子多而懈怠过。
因为有了父母对我的教育,成家立业后,我对自己的孩子也用了相同的教育方法,达到预想的效果。
我们家姊妹多,生活上,父母亲节衣缩食安排的紧紧有条。
学习上,大的就是小的榜样,大的做得好与坏,在我们这些妹妹身上就反射出问题。
母亲如果农活忙时,会找一个时间召集子女开会,集中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好的就让小的多学习,做的不好的就提出批评,并做出今后怎么做的打算。
当然,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孩子多,总有漏网之鱼,这就需要父母亲制定一套长期的教育方式。
到了我有了孩子后,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撒个小谎、做事情懒惰、吹牛说大话、和周围小朋友比玩具比家里条件等等问题。
父辈的教育方式严厉可行有成效,但强硬的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不见的就能奏效。
因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不同,绝大多数的孩子是由母亲带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又多是母亲出面解决。
那么,父亲在养育子女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父亲与母亲的教育重点有哪些不同呢?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母亲对七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哥哥说:“做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一个犯了错敢于承担错误的孩子远比撒了谎说“永远不犯错”的孩子更可贵。”
在村子里,堂哥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很多小伙伴会在上学途中去翻爬果园墙进去偷食没有成熟的果子。
一天,堂哥蹲守抓住了偷食的一行伙伴,小伙伴坦白是我的哥哥在外围打掩护,堂哥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的哥哥他回到家勇敢的告诉母亲,表示自己做错了,请求母亲的原谅,并表示要去给堂哥道歉,母亲抚摸着哥哥的头欣慰的笑了。
我的孩子在上初中时,到了中考体育测试的关键时刻,因为跳绳计数出了问题,导致他体育测试项里最强的跳绳没有记出正常的数字,他一时冲动,把体育馆橱窗的玻璃一拳砸烂,自己也受了伤。
当天处理完赔付玻璃和包扎伤口事宜,晚上回到家,他忍住疼痛,主动和我承认那个行为是过激行为,给大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也给提供测试的场地造成破坏,说第二天要向老师赔礼道歉,向同学们说声对不起。
我同意了他的决定,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孩子,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是经验教训,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能冲动行事。
你能够勇于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也是一种成长”。
父母三观不正,孩子未必不会成才,但是三观正的父母,必将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引路石。
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
多年来,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和教育事业的征途上,不知遇到了多少个“沙尘暴”,是父亲无言的勤奋与执着,激励我、指引我。
我,得益于父亲的勤奋好学;我的儿子,得益于我这个当妈的吃苦和执着。
祖孙三代传承的“勤能补拙是良训”,已然在我们家族的血脉里涓涓流淌。
家里子女多,吃穿都是大问题。父亲每天起五更睡半夜,背上背篼去拾粪,洒在地里做肥料,期待有个好收成,孩子们饥饱就有保障。
母亲起早睡晚,把家里收拾的紧紧有条,干干净净。
虽然我们穿的是旧衣裳,但是是全村洗的最干净,最整洁的,这是母亲每晚晚睡的成果。
小学五年级时,我的孩子开始学习吉他,刚开始练习,指头压弦特别疼,快压出血了,儿子有点打退堂不想学了。
我给他讲“天才出自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儿子开始了每天练习两首练习曲的路程,并且坚持不懈,弹唱的《菊花台》还在大武口区举行才艺的比赛中获得金奖,这和他后来的勤奋有很大的关系。
“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攀比的人
我们父母那一代是非常苦的,从吃不饱的年月过来的,什么习惯我想也不必细说,虽不及电视剧电影《白鹿原》里演得舔碗那么清苦,也不及条件优越家庭那般享乐……总之父母懂得合理支配收入,那么孩子也能学到。
我的父母大多时候都是鼓励我们姊妹好好学习,多读书,以此来增长知识并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多充盈他的内心世界远比买很多和别人一样的东西更实在。
这一点我的孩子做得非常好,在初中时,班里同学几乎都带手机,我还问他要不要,他坚决地摇头说:“不带,带手机干嘛,又没什么事”。
到了高中,选择学美术专业,要去银川集训。
为了联系方便,到了一定要带手机的地步,带他去买手机,原以为他可能会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会选择代表一种虚荣身份的苹果机子,但他只选择国产的机子。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最可爱的,同时也是最焦虑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很多父母宁愿自己受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好的教育。这本来无可非议。
但从另一种角度讲,或许正是这样对物质条件的过度关注,使得他们忧心忡忡,生怕在教育上的投资会输给其他父母,以至于每每听到别人家的父母如何如何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正是对物质上的过高投入,有些孩子们抓住了父母的这种心理,他们就和身边的孩子比起物质来,不以不学习不读书为耻,反而以没有苹果手机为耻。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让他们的心回归宁静,让他懂得知足、懂得执着,对梦想有一种向往,然后勇往直前。
教育孩子做一个感恩的人
我的母亲在世时每次回家或是打电话,依然会叮瞩我、教导我,让我孝敬我的婆婆,感谢婆婆培养了那么懂事那么有担当的儿子做我老公,经常与我分享她用一生的时间所领悟到的智慧。
当前的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宠爱,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
让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对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
因此,作为父母,我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
父母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
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
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综上几点,是我这些年遵循我父母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个人认为,优秀的家庭,始于言传身教,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教育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愿每个家庭都能帮助孩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