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扬州翠岗中学马艳老师的援疆故事

追梦不问老少,挥汗何论西东。一路向北,皆是美景;一路向西,皆是信仰。2019年11月学校援疆报名的通知刚发出一个小时,马艳老师就一马当先向校办报名。在新冠疫情最艰难的时候,4月13日带着自己的梦想与信仰、家人的嘱托、领导的信任、扬州教育人的拳拳之心,扬州市中青年骨干、翠岗中学化学老师马艳来到新疆新源。在28天漫长隔离期里,热心的马艳老师不忘使命,5月7日通过“钉钉”软件开设专业讲座;隔离结束,马艳老师马不停蹄地向扬州援疆前方指挥组报到,5月14日来到援疆学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第五中学报到上班,挂职教科室副主任,开设示范课。短短两个多月,这位柔弱的扬州女子,却像一轮艳阳一样,温暖着新疆新源五中的师生。援疆的第一个暑假只有20天,马艳老师顾不上即将升高二分班的儿子,赶往翠岗中学参加校本培训,及时充电,及时了解扬州教育的最新动态,因为她知道7月25日返回新疆新源,她要示范辐射扬州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这样才无愧于援疆的称号。她也向校领导、同事们汇报在新源的工作体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援疆。
以互学促融入
一个人只有在友好集体里面才能发挥巨大力量。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温暖友好的新集体,虚心学习是关键。马艳老师把自己当成一个新到新疆工作的新教师,多了解,多问,多学。她主动向支援新源五中的扬州老师和新源五中的老师请教,了解学校对老师的常规管理要求(作息时间、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教学常规要求(教案、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等)、与学生相处的策略(禁忌事项、调动积极性的方法等)等等。主动征求新源五中老师的意见,主动听新源五中每个化学老师的课、所教班级其他科目的课和有热心乐意提供帮助的其他老师的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种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融入,融入需要有热爱的情怀,爱新源,把新源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爱新源的景,爱相遇的每一个人,爱新源的教育事业。融入还需要谦逊的态度,说话做事有礼有节,短短的一月时间,新源五中领导、同事这样评价马艳老师:“马老师说话具有扬州人的气质,听了很舒服。”“马艳老师真接地气。”融入也需要讲究策略,比如,表扬和奖励学生是融入的润滑剂,为了发挥润滑剂的作用,马艳老师特地从扬州带了印有“翠岗中学”标志的书签,选择合适的时机奖励学生。融入还需要真诚友善,乐于助人。有一次考试,临近午饭时间,马艳老师主动去替换一个不认识的五中老师监考,让她先去吃午饭,看到那位老师吃完午饭后洋溢在脸上的满足与感激之情,马艳老师真的很高兴。融入需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马艳老师积极参加第二节课下的广播操活动,增加与五中师生接触的机会。融入需要敞开胸怀,马艳老师的每节课都是公开课。
以教研促成长
来到新环境,把自己当成刚毕业的新教师,这是该有的姿态,但毕竟来自教育强市扬州,来自教育强校翠岗,来新源援疆的主要任务是“输血”和“造血”,为了实现“输血”和“造血”功能的最大化,马艳老师在新源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形成新的理念和模式,并利用县、校两级平台加以推广,促进自身和新源教师的共同成长。2020年5月7日,马艳老师对新源县全体化学教师开设《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策略研究》讲座。为了使讲座内容对老师们真正有帮助,马艳老师提前向留任的援疆老师了解新源师生的状况,并电话询问新源县教育局朱坤萍主任新源师生的水平,虚心听取朱主任对讲座内容的建议。讲座之后,朱主任和新源县的老师们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马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开讲时,马老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跟新源县的全体化学老师分享了她对气体制备专题教学的实践、反思和再实践的过程。整个讲座没有枯燥的大量文字的呈现,而是用详实的课例,配以知识树的图例,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地展示了马老师对化学课程观的透彻理解。”讲座后,部分老师纷纷与马老师交流听后感受与困惑苦恼,马老师则热情地予以回应解惑。
2020年5月12日,新源县教育局的朱坤萍主任再次邀请马艳老师参加新源县教育局化学教研室对各学校的中考复习指导会议,会议中马艳老师再次给各学校的备课组长交流了自己对临近中考的复习规划,受到了朱主任和各备课组长的肯定和赞扬。2020年5月26日,马艳老师在新源五中开展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示范课暨“送教下乡”活动中,开设了《常见气体制备与收集专题复习》示范课,受到新源五中、塔勒德中学、喀拉布拉中学师生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一等奖”。
“马老师,你带着我们做课题吧。”新源五中的化学教研组长肖老师跟马艳老师说。马老师说:“好的,我尽力”。不会做科研的老师永远成不了名师。带着肖老师和新源五中所有化学老师的请求,马老师暗暗下定决心,争取带着他们做科研,让他们不仅是热心教学的好老师,更是善于教研的好老师。于是经过几天的努力,马艳老师带着五中全体化学老师申报了2020年自治区“以校为本”小课题,课题名称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真正的师者,或如山岳冰川,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或似雪泥鸿爪,留下疏朗清新的印记。短短一个月,马艳老师已由扬州的一名骨干教师转型为适合新源水土的五中名师。不妄自称大,融入新环境,立足现实,先努力成为新源名师,再逐步实现“输血”和“造血”效能最大化。在智慧援疆的路上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奉献……
马艳老师援疆前是扬州翠岗中学初一(5)班的班主任,本以为交接班主任工作后可以陪儿子轻松过一个新年,没想到2020年1月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她轻松度寒假的梦想。由于新班主任不熟悉班级孩子情况,1月28日她又投入到了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中,统计班级新冠肺炎调查表,与家长逐个打电话做好防疫宣传,提醒外地返扬家长做好每日健康微信申报工作,通知学生进入扬州智慧学堂上课,帮助家长解决智慧学堂平台的使用困难,组织公筷宣传、抗疫手抄报、假日班级之星评比……3月6日向班级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家长们送出节日问候。
此外,1月31日大年初七,她还加入了扬州市解放桥社区的志愿者宣传,走街串巷,看望社区的孤寡老人。4月5日,她到解放桥好人岗维持交通秩序。站岗中,一女孩朝她微笑点赞:你最棒,加油!她也朝女孩笑笑,虽然都戴着口罩,看不清面庞,但这样的微笑点赞鼓励她继续做好志愿宣传。4月12日,这是她援疆出发前一天的日子。她带着儿子以及儿子班上的两个同学到文昌阁附近调查市民戴口罩的情况,并给忘记带口罩的市民分发口罩。
3月5日接到学校通知,为扬州市的初三学生录播两节课,她认真准备、精心备课;3月13日去扬州市电教馆录课,3月19、20日对全市初三学生播出。马艳老师常说:苔花虽小,也学牡丹开。自己是一名骨干教师,就应该为学生、为家长、为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