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聚焦“运河思政” 共话协同育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24 09:31:42 浏览次数: 字体:A-   A+

 2022822日下午,来自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以及市区县思政教研员、思政学科业务骨干等齐聚扬州市翠岗中学鸣轩会议室, 参加“‘运河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课题项目推进研讨活动。该课题本月初刚刚获批202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研讨活动的第一环节是观看由翠岗中学思政方文凤老师和历史李中霞老师开设的一节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录像课,这是一线思政老师对跨学科教学的初步尝试与探索。课题组的许多成员在前期都曾进行过各类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为本课题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课题主持人王恒富教授对本课题进行了汇报和阐释,以期与会专家学者、课题组成员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为课题深入开展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课题的研究,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本次活动课题组特地邀请了三位专家进行指导,引领课题组成员打开思路、提升理念、丰富认知。扬州大学中国乡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刘佳教授提出运河应为研究的切入点,思政学科是学科融合的主体。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多学科协同呈现在一个课程里,不能是生搬硬凑,而应是自然地生成地,遵循课程逻辑。刘教授强调了课题应体现共生的理念,生生、师生、学校与社会、自然生态和人文等,通过思政引牵,把人文思想,乡土情怀在学生的内心扎根。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永军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研究工作。查院长围绕课题的关键词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突出了课题的落脚点是育人。强调课题组的教师既是行动者,也是研究者,这样的研究才具生命力、活力。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夏心军教授,在课题研究、成果提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夏所长从关注跨学科学科边界模糊性概念视角,提出弱化学科边界,并不是否认学科边界,在研究过程中,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应寻求贴合学生实际,切合学科关联的结合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追求学生内在对跨学科认知的建构。关注“跨”的方式、“跨”的方向。依托大运河开展“有根”的教育。从静态的知识的呈现,走向动态的育人方式的变革。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位专家学者围绕课题展开了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分析,既有点的关注,也有面的构建,更有问题意识的点拨与启发,将课题研究引入更深层次价值探讨。

最后课题主持人王恒富教授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申报项目子课题,成立以区教研员领衔或某所学校为主体的子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的研究框架进行子课题的申报。在总推进方案的指导下,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推进计划,列出实施进程,创新实施路径,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