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风行风>详细内容

“后老班”的“秘密武器”

来源: 作者:王蓓 发布时间:2019-09-09 16:24:49 浏览次数: 字体:A-   A+
“后老班”的“秘密武器”
——翠岗中学“最年长”班主任任胜的带班故事
 
最近有一部电影《老师·好》深受观众热捧。“那个管你最狠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很多观众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和电影中的班主任苗宛秋老师一样,翠岗中学也有这样一位可敬的班主任,他是校长、老师们眼中的“中途接班王”,只要哪个班需要调换班主任,校长肯定第一个想到把他换上去。当“后老班”可不是件轻松活,这些班级一般来说班风学风都欠缺,可即便如此,他带出的班级总能“弯道超车”,惊喜不断。这位“后老班”带班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为何他能让班级同学都敬他、服他?让我们走近这位被同学们亲切称为“胜哥”的任胜老师。
把好“静”这颗定盘星
同学们所说的“胜哥”,实际上并不年轻。33年教龄的任胜老师,职业生涯超过2/3的时间都在做班主任。尤其是最近5年,年年都“临危受命”中途接班。中途接的班大多不太服从老师管理,任老师的经验是接班伊始就要设法让班级稳定下来。
为什么中途接班的班级,学风、班风都不及其他班级?这样的现象,在一般班主任来看,可能习以为常。但在任老师眼中,就成了研究课题。他积极探索生命德育的课题,从管理心理学的“霍桑实验”中受到启发,研究班级中非正式团体形成的心理因素,找到班集体建设的“牛鼻子”,并建立起正确的集体舆论,进而影响全班同学。
“一日常规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位,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眼勤、腿勤、嘴勤。”任老师说,带班老师的眼光一定不能仅盯着分数,功夫在诗外,班级管好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每天清晨,同学们还没有到校,任老师总会第一个进班。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也许都不用说上一句话,班主任进班了,孩子们自然就心静了。”下课了,教室外也常常会看到任老师的身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课间奔跑打闹的情况,只有及时制止了,才能逐渐养成静的习惯。”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任老师就会来到身边,任老师的留言就会出现在家校联系本上,在一次次聊天、留言中安定下学生的内心。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要通过心理的安抚,教会他们面对压力时如何不慌乱,如何重拾信心。”
静能生慧。任老师用一个“静”字,为班级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班级中一些后进学生组成的小团体是班级“静”不下来的关键因素,任老师就有意识地接近他们,多谈心,多加强情感的交流,多给他们理解、体谅、关心、信赖和尊重;使他们不再与班级对立,在此基础上又适当施教正面影响,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如何做到“静”,在翠岗中学做了八年学工处主任的他,积累了很多后进生转化的管理经验,比如引导调皮学生在课间轻声慢步、在教室保持安静状态。只有去除了心浮气躁,才能够专注于学习。
用好“引”这根金刚钻
任老师教生物,但为了提振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任老师还自己主动“加班”给学生讲数学、物理知识。任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们看在眼中,感动在心里。
他说,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引”。为了做好这个引路人,任老师大胆地开展班级“实验”,将积分制引入班级管理。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参与课外活动等等都可以获得个人积分。积分多的学生,还会得到来自任老师自掏腰包的奖励。一顿美食、一件礼物,甚至一条报喜短信,任老师细致入微的引导,换来的是孩子们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他们自尊心强,有积极上进的愿望,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抓住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任老师把竞争与合作引入班级管理,收效明显。
把学生的成功动机由潜伏状态变为激活状态,任老师让每位学生在班级里确定一名竞争对手。由学生自己制定个人奋斗目标,老师及时给予总结、表扬。有时在与学生平时的谈话中,任老师会故意透露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刺激”学生,激其斗志,为他们的竞争推波助澜。任老师也善于引导学生们利用团队力量解决问题。班级里每4-5人就会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形成竞争关系,不管是学习上你追我赶,还是日常规范的相互监督,小组内外都形成了良性循环。
除了在学习上用心良苦,在班级活动设计上,任老师也是精心策划。在刚刚毕业的这一届班级中,任老师就组织了很多培养学生公民素质、综合素养的活动。比如在2017年的中秋夜晚,任老师就组织自己的初二(7)班学生与新疆新源六中的学生共同举行“赏明月·话家风”庆祝活动。两地虽然相隔四千公里,却通过扬州广电手机扬帆频道同步看到对方的演出视频,通过“扬州·新源青少年交流”QQ群,实现两地网上互动交流。此次活动因首创而上了新华日报、人民网、全国少工委微信。在2018年的6月,任老师的初二(7)班举行了“长者先动筷,夹菜用公筷”餐桌礼仪主题班会,这次班会《今日生活》全程录播,形成了示范效应,有力的推进了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深入宣传。
守好“情”这件传家宝
“任老师,没有你在初三最后阶段督促我不放弃文化学习,能进扬州中学的大门,我想都不敢想。”刚刚送走的这届初三毕业生丁蔷薇是铁饼运动员,她的体育成绩拔尖,但文化成绩一直是短板。在体育成绩达到扬州中学入学条件之后,小丁面对难以提高的文化成绩,屡次想到放弃,但都是任老师一次次鼓励和督促,让小丁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并在今年中考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
用“情”工作,尤其是当接班班主任,这个“情”字显得更加重要。任老师说,教育,必须站在理解与对话的平台上,一定要细致、耐心。一句关怀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热情的鼓励,都会使学生的心里激起情感的浪花,汇聚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变成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所以,任老师和孩子的谈心从来都是一对一,绝不会在全班面前批评任何一个学生;任老师都会选择在走廊上与学生交流,而不选择严肃的办公室;平时的作业、考试,尽量用正面评价,虽然内心有时候也很焦虑;班级里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任老师都了如指掌,因为他明白,找到学校与家庭的合理点,孩子会成长得更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老师用情的带班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徒弟。徒弟成长起来了,又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的徒弟。他的“徒孙”王妍老师这样评价任胜老师:我“师祖”任老师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一直奋斗在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线,他关爱班级每个学生,和毕业后的学生也保持良好的友谊,他身上很多闪光的特质是我们学不完的。
“后老班”的“秘密武器”其实很朴实,但坚持这样的朴实年复一年,便是平凡中的不凡,便是一种伟大。54岁的年龄,作为学校最年长的班主任,在很多人看来快退休了,可以歇一歇了。任老师的母亲82岁,身体不是很好,也需要他回家照顾。他忙完学校、忙家庭,毫无怨言,总是笑对学生、笑对母亲。任老师从未因私请过一次假,总是到校最早,离校最迟,而且有着16年党龄的他,在“强国学习”平台学习一直积分高居榜首。任老师一直在努力,他说自己年龄大了,一定要用勤补拙、用心做事,才能不落伍。他用他的勤奋工作、乐观态度深深地感染并影响着他的学生和身边的老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